撰稿人:安子悦、张梓琦 摄影:沈可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外国语2016级学院德语系开展了本科生德育中期答辩的一系列工作。前期德语系所有同学结合德育开题时制定的目标计划,梳理大学期间的思想成长情况、学习发展经历,检验德育开题时设定目标完成情况,已完成了自我评价,在自我检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未来方向,为这次德育中期答辩做足了思想准备。随后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结合每位同学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度辅导。谈话中涉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现状与规划、心理精神状况、课余生活和未来目标规划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其剖析问题,引导其进一步树立高远志向并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在自我评价和深度辅导完成后,同学们已经开始了中期总结论文的撰写。深刻剖析自我两年的发展,寻找其中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这是一次反思的过程,同学们回首大学两年时光,回忆或美好或深刻的瞬间,反思过往,从中获得继续勇敢前行、不断涉猎尝试的勇气和气魄。这也是一次进步的过程,同学们在大学两年的历练和洗礼后,拥有了一种更高的站位和视角,高屋建瓴地从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了新的认知。
11月30日下午,班级开展了“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外国语学院德语系2016级德育中期答辩会。“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象征着青年的凌云壮志。作为本次德育中期答辩会的主题,寄托了同学们大学后半段再接再厉和劈波斩浪的决心和勇气。本次答辩会有幸邀请到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办公室副主任李芬老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姜爱红老师、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刘文杰老师、外国语学院大三德语班主任汪亚利老师和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张夫梅老师,帮助2016级德语系的同学总结自我、展望明天。
德育中期答辩会中,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五分钟左右的德育中期报告。12位在校同学都就自己三年的大学生活进行了回顾,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同学们分别从个人发展、参与活动、现阶段目标、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陈述,深刻剖析了两年来自己思想认知情况和成长发展情况,从刚入学的初来乍到到大二的思想逐渐成熟,再到大三有自己的初步目标,对自身德育成长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同学们也积极反思过去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断明确方向。出国的12位同学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交了三分钟左右的视频,与大家交流了在思想、学习、综合素质培养等多方面的成长情况。
在听完同学们的报告后,刘文杰老师、姜爱红老师和李芬老师对各位同学的答辩内容作出了点评。刘文杰老师提到我们要注重书籍的阅读,通过大量阅读书籍扩展知识面并打开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要重视大三的实习,这对同学今后的发展很有帮助。姜爱红老师也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希望大家能有蓬勃的朝气,更加自信;制定了计划之后,要从现在开始着手准备,抓住大三和大四的机会,努力提高优良率,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实践。李芬老师以德语系优秀毕业生李珂学姐的例子激励同学们珍惜学习德语的机会,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多去尝试,并且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也有自己的感想:通过这次活动,每一位同学都深刻剖析了两年来自己思想认知情况和成长发展情况。通过这次答辩会的机会,找准个人定位,借鉴他人经验,汲取前进动力。同时,校正今后发展方向、提高对自我的要求,深化认识,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不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德育中期答辩是总结过去的过程,也是重新审视自己的过程。两年的时光,也许收获满满,也许已虚度光阴。然而经历的,都是宝贵的。面向未来,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在月圆静谧的深夜,请大家静心思考,重拾入学之初的踌躇满志,重拾当初的美好梦想。在大三及以后这一关键时期,“向未来,再出发!”